“工作不能只看到金钱价值,更要留下‘遗产’,证明我存在过。”
本期的职场心里话,我们有机会与安邦智库研究员、美国乔治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至江对话。
赵至江,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事学院德国与欧洲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信息分析、地缘政治、中美关系、人文历史等研究。曾在中科院智库型期刊《智库理论与实践》、英国金融时报等期刊及媒体发表文章。曾多次接受国内外权威媒体关于国际关系话题的采访,包括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ft中文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中新经纬、北京日报等。
赵至江曾在美国多家智库实习与工作,也拥有国内外尽职调查公司的工作经验。在安邦智库撰写《每日经济》、《每日金融》、《战略观察》等产品,也负责信息分析理论的研究项目。相关研究和咨询获得客户的认可和肯定。
大家普遍认为,美国留学后就会留美,作为上海新土著回国后理应回到上海发展,但赵至江却完全没有按照常理出牌,他一步步的独立选择,成就了现在的他。
回国两年后的他说,这两年,我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模样。
q、您之前在美国顶级的智库工作和学习过,为什么又会选择加入安邦智库?
赵至江:
我在美国生活了九年,中途在德国短居一年。我很了解欧美的文化,但发现对自己国家的认知出现了脱节,所以我决定回国。
来北京的第一年,我在一家商务咨询公司做尽职调查。这份工作非常训练我找资料的能力,但我觉得难以提升自己的分析和创作能力。我还是想回到智库工作。我喜欢认真做研究的环境。
文科生找工作不容易,但我不信邪!我在招聘软件上直接搜索“国际关系”这几个字,我就不信这辈子找不到工作!结果我就看到了安邦的招聘广告。我进入官网,看到很多关于俄乌冲突的文章,而且他们做的很专业,很多研究的观点和角度新颖和独特,我很好奇,国内竟然会有一家智库如此用心的做着这种话题的研究?于是,我读了几篇安邦有关其他主题的文章,就越觉得这是一个神奇且有特色的机构。
首先,安邦观点独立,不是人云亦云,也没有刻意的宣传。其次,安邦的文字通俗易懂,陈先生有些文章还颇有风趣。还有就是,安邦看问题的视角很广阔,和国内其他研究机构不一样。
我还记得当时的申请信是这么写的:我希望能立足安邦,放眼世界。这两年,我做到了,也活成了我自己期待的模样。
q、加入安邦智库后,觉得安邦智库和你之前工作过的美国智库相比,有什么不同?
赵至江:
智库有大有小,有宏观的,也有技术的,有官方的,也有高校或者民间的。我在华盛顿工作过的几家智库是隶属于高校的,所以他们更偏学院派的作风,他们是偏技术型的智库,一家专门研究人工智能,另一家则聚焦美国与欧洲的关系。
安邦是宏观的智库,也是一家独立的智库,有自己的特色和范式。尊重学术,但不被教科书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推崇创新和打破常规思维,除了大型研究报告外,安邦也推崇简报,就是用简练鲜明的语言输出成果,为决策者提供高效的战略与政策咨询。
同时,安邦也是一家民间智库,贴近基层,强调大田野调查,因此能更及时与深入地进行政策倡导、影响公共政策。
q、您平时的工作除了撰写产品内容与研究文章外,还涉及什么?
赵至江:
除了《每日经济》、《每日金融》和《战略观察》这些产品外,我也会接受媒体采访或投稿给海内外的期刊。比如ft中文网刊登过我的一些作品,特别是有关文明四阶段的那篇文章引发了很多关注,好的、坏的甚至是难听的评论都有,但我以平常心看待。
一篇文章,能够引起波澜,且不论质量好坏,说明我的内容足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了兴趣,对于作者来说,这是好事!千万不要拒绝质疑,而要欢迎问询,并为读者、客户等群体提供真诚、有干货的回答,如果有后续互动更好,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除了文字工作,我也接待过到访安邦的外宾和主持智库同行来访交流活动。偶尔跳出书本也是好的,和人交流,避免闭门造车!
q、您说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信息分析,这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赵至江:
很多人以为信息分析只是个方法而已,其实不然。来到安邦后,我发现信息分析真是个大学问啊!信息分析是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加工成为可验证、具有新价值和前瞻性成果的科学方法。
换句话说,不是单纯地分析信息,研究资料,而是产出、创新、做出前瞻性的判断与预测。很多人常常把时间跨度忽略,但这是信息分析工作重要的一环,因为时间线可以帮我们找寻前因后果,厘清逻辑,通过历史、周期来找寻规律,形成判断。
我在中科院旗下智库型期刊《智库理论与实践》发表过一篇专门讲安邦信息分析模型的论文,讲得更清楚。信息分析这门学科,和情报学、图书管理专业有极大联系,也可以与经济学、金融学结合,这是一门“杂”的学科,提倡驾驭系统。
q、安邦军规中有一句话叫“研究就是生活”,您是如何解读这一句话的呢?
赵至江:
第一眼看这句话,我觉得它有些狼性,有点“卷文化”的味道。其实不然,“研究就是生活”不是要我时刻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写报告。生活小事,世间万物皆可研究,关键是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与一颗不疲于运转的大脑。研究最需要激情。有时候我看书写文章到深夜两点还不觉得困,不干完不痛快,这就是我的生活。“研究就是生活”既是一种态度也是自我定位。
q、如今加入安邦智库已经两年,这两年的研究生活,您觉得过的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赵至江:
而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以为毕业离开了学校,知识层面就停留在了一个水平,但在安邦,我却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这是在其他公司不一定会有的机遇。
这两年里,我补足了自己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认知,安邦关注的养老、乡村、就业等问题都是以前我没有接触过的,通过自学和与高级研究员与同事们的交流,我对这些内容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q、不论是在午休时间,还是通勤途中碰到您,您总是捧着一本书读,这些书籍和安邦的工作内容相关吗?选书方面,您有什么推荐?
赵至江:
我看书不一定是为了工作,但看书会赋予我创作的灵感。不久前,我读了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写的《原则》一书,发现桥水的研究方法就是安邦推崇的信息分析,于是我仔细地做了对比研究,并形成了一篇专栏文章,据读者反馈,内容不错,有很多方法论,就是限于篇幅稍微简要了,希望多延伸,这样的回应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文章会续写,书还要读!
关于选书,我推荐人物传记和社科类的书籍,特别是经典的作品。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读过它,你会发现《小镇喧嚣》、《跨越边界的社区》等后世名作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研究方法还是理论概念,吃透经典掌握了原理结构,我发现读书的速度越变越快,哪天书不够看了,那就自己也写一本书吧!
q、对自己的职业未来还有哪些期许?希望在安邦能实现哪些职业成就?
赵至江:
q、有哪些建议给到刚加入的研究员新人?
赵至江:
在安邦任研究员一职,免不了会忙的不可开交,这是工作特性,不用怕,该休息休息,积蓄能量,和人聊聊天,往往灵感就在此时出现!
点击查看安邦智库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