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法制周末 |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在加速-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法制日报·法制周末 |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在加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为马拉松运动员开道领跑,成为了当时备受关注的一道风景线。

氢能不仅代表着环保、高科技,更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业内人士指出,21世纪20年代对于全球来说将是“氢的十年”。

今年以来,我国加紧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布局。

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该通知一经公布,众多瞄准氢能产业风口的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踊跃申请入围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名单”。

近日,工信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43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称:我部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报批发布工作。该答复函还明确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目标、重点任务。

各地也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

9月初,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2023年前,培育3家至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2025年前,培育5家至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9月中旬,在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透露,近期,上海将发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创新方案,计划到2023年,上海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百亿、千亿、万亿的总目标……

在政策的促进下,氢燃料电池汽车频繁亮相。

今年的北京车展和东风科技周期间,全功率氢燃料电池车型东风氢舟发布;大连首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海豚精灵”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在金普新区一汽客车(大连)有限公司正式下线,并迎来了第一批订单……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还有哪些难题亟待破解?如何赶上这波席卷全球的清洁能源潮流?专注于财经、公共政策和风险领域的信息咨询和研究机构——安邦智库就以上热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法治周末:目前,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状况如何?

安邦智库产业研究团队:随着我国政府对于氢能发展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很多省市对氢能产业的规划布局都在提速。

近两年,上海、广东、湖北、江苏等多省市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来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例如,上海在2017年9月就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以此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运行,并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2018年2月,上海市首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揭牌。同年5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方案》,该方案提到燃料电池车将按中央财政补助:上海市财政补助(国补:地方补贴)1:0.5的比例给予。而如果系统的额定功率处在60kw到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50%之间的,按照国补:地方补贴1:1的比例给予补助;再加上,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上限为20万元的规定。核算下来,一款燃料电池乘用车最高可获得国补加地补共40万元。

再例如,广东省2018年6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力度,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财政补贴资金中30%用于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除了上海和广东、江苏也加快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大投入。如皋市规定,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的,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的资助;落户的氢能产业人才,最多可享受10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或100万元的购房券,通过“雉水英才”评审的,最高还可享受1000万元资助等。

国内类似上述对氢能产业进行布局并出台有具体扶持政策的城市还有很多,诸如武汉、苏州,山东的潍坊、淄博、滨州等地。

 

法治周末: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否一路坦途?有何现实困境?

安邦智库产业研究团队: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普及应用离不开完备的加氢站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已是当务之急。但是,一些地方由于审批手续以及土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项目开展较为艰辛。

以北京为例,相较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区,其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土地审批难。从申报流程周期看,公示、环评、能评、稳评等一系列手续下来,如果审批顺利的话,拿地也需要一年。

其次是加氢站建设成本问题。建成一座日加氢能力大于200公斤的加氢站预计需要1000多万元。而目前,由于很多地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化运行线路迟迟未能开通,企业要自掏腰包建站,回本却遥遥无期。

 

法治周末:手续繁杂、耗时长、回本难,加氢站建设过程中的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

安邦智库产业研究团队: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武汉、佛山等一些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以武汉为例,2018年3月,武汉出台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加氢站审批及管理暂行办法》就理顺了项目审批流程办法。

办法指出,加氢站选址应符合我区加氢站布点规划(布点规划由区国土规划局完成),区内布点规划未出台前的单个项目由区行政审批局召集国土规划、安监、城管(燃管办)、消防、环保、人防等部门对用地进行联合勘察确定。在项目准入方面,由区行政审批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并出具准入意见。由区发改局办理项目备案。

同样,佛山也出台了缩短审批流程的办法:2016年9月,佛山市政府委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并通过了“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规范、理顺了加氢站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产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权范围,消除了部分制约加氢站推广的制度障碍。

不仅如此,佛山市政府还着力改变加氢站建设没有主管部门的局面。

2017年10月,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佛山市住建管理局为加氢站建设和运营安全监管的行政主管部门。据此,佛山市住建局制定了《佛山市加氢站建设审批程序指引》,指导各区开展加氢站建设审批。

为节约成本、解决加氢站建设用地问题,佛山市住建管理局还积极与经信、国土规划等部门开展新建加油站与加氢站捆绑建设的探索和研究。在2018年8月,8座加氢站项目启动建设前,佛山市政府又出台了《加氢站管理办法》,对包括加氢站报建、设计要求、验收与投产、运营与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缩短加氢站项目审批流程,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行。

 

法治周末:加氢站的建设耗资巨大,给投资人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有什么办法能缓解这种资金压力?

安邦智库产业研究团队:我们认为加氢站投资运营模式创新十分必要。

仍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加氢站建设及运营模式是: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投资成立加氢站运营公司。例如,上海驿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驿蓝能源)就是上海舜华、林德、上海驿动、鉴鑫等共同投资成立专业投资、建设、运营加氢站的公司。

驿蓝能源成立后承接了舜华长三角现有加氢站的业务,并专业从事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提供未来加氢站设计与工程技术服务,围绕长三角核心城市进行长三角加氢走廊布局,同时关注细分市场氢能的推广和应用。

该公司目标是在2022年完成上海加氢走廊建设。计划在2020年建成标准加氢站、加氢母站、加油加氢合建站、加氢充电合建站7座,2022年新增10座。除在建的化工区加氢站外,目前已在嘉定郊野公园、宝山丰翔路完成了后续建站选址工作。同时围绕长三角核心城市进行长三角加氢走廊布局,并积极关注细分市场氢能的推广和应用。

在资源方面,行业资源包括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土地等资源,核心资源还是“中”字头大型企业占据更多优势。驿蓝能源一方面加速自身发展,一方面寻求与这些大型企业的合作。例如,该公司和中石化上海公司合作,对加油加氢合建站进行可行性研究,利用符合要求的中石化现有加油站点,改建、扩建加油加氢合建站。

除了上海,广东佛山在加氢站投资建设及运营模式方面也有创新。

例如,佛山通过政策补贴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加入到加氢站建设队伍中,国联氢能和锦鸿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塱沙站就是由国联氢能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一个具备国际标准的加氢点。其日加氢能力为500kg,加注压力为35mpa,可满足100辆氢能物流车或50辆氢能公交车的日加氢需要。另外,于2018年12月22日建成营业的佛罗路加氢站则由锦鸿新能源有限公司筹建。此外,佛山还计划到2030年建设57座加氢站。

从上述实例不难看出,加氢站的投资及运营模式创新大力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同时缩短了建设周期,并将提升建成后的运营效率。

 

法治周末:据了解,为了推进氢能发展,加强产业发展布局,北京市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如今北京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安邦智库产业研究团队:前不久,北京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2020-2025)》(以下简称《规划》)。实际上,我们曾在2019年年底给该局上交过一份战略报告,对《规划》的出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与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相比,北京市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布局在时间上并不晚。

整体来看,北京市建设氢能全产业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具体来讲:上游的制氢领域,北京市有神华和燕山石化两家大型石化企业。

神华集团已经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厂。并且,神华国际能源投资集团还在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做了四个方面的大布局: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任务,包括投入氢气运输、存储和加速各种装备的基础建设,也包括燃料电池。现在最低成本的氢是0.77元/立方米,0.87元/公斤,大大低于国际上的平均制氢成本,也是非常便宜的。

北京燕山石化在2012年就已开始建设10万标立/时煤制氢装置,在产能、氢气纯度、价格成本等方面都能满足下游氢气消费端市场需求。因此,总体来讲,北京市在氢能供应方面不成问题。

中游的燃料电池和整车制造领域,产业基本雏形已经显现。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生产上处于国内领先优势。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北京亿华通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的技术差距不超过3年。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方面,亿华通与北汽福田早已展开合作,是北汽福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供应商,并且他们在氢能研发领域还进行着更深层次的合作。

可以看出,北京的氢能产业链雏形已经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然而,与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相比,北京在氢能产业规划和政策扶持力度上,显然慢了半拍。譬如,加氢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氢能汽车应用场景及适用范围、氢气安全储运标准及监管、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产业扶持政策等具体内容都没有明确设定。

我们提交的这份战略报告,从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态势、产业规划、产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通过态势描述、各地产业政策对比,并且从“尽快出台加氢站审批及监管的地方管理办法”“创新加氢站投资运营模式”“协助推进改变氢的管理属性,将氢从危险品管理改为能源管理”“燃料电池物流车运营数量扩容”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目前来看,该份报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对于北京市来说,下一步,着力打造完备安全的氢能供应链体系以及氢燃料汽车商业普及应用将成为工作重点。

责编:王硕

——法治周末

标签 : 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能社会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