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高级产业顾问莫大康:全球半导体业新格局的思考-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安邦智库高级产业顾问莫大康:全球半导体业新格局的思考

2021年3月17日,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计划处长、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中国)技术服务总监,中国半导体行业著名学者、行业评论家莫大康先生再次来到安邦智库(anbound),为安邦研究员就当前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做例行讲座,讲座主题为《全球半导体业新格局的思考》

——

自20世纪60年代就接触半导体行业,并在此后深耕钻研大半辈子的莫大康先生可谓极少数见证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全过程的半导体业专业学者。在这次主题演讲中,莫老从半导体行业的新格局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目前全球半导体业的产业链现状、产业链价值评估、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现状等内容,并娓娓道来了众多半导体龙头企业依仗其优势近期所做的种种规划与背后深意。同时,莫老还深刻分析了covid-19、贸易战、拜登上台等对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的发展“痛点”及对应的发展策略。

莫大康先生表示,中国半导体业的“痛点”主要还是在eda工具与ip及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依赖它人,以及技术差距大,缺乏领军人才等。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国公司对其出口的半导体设备还拥有“无限追溯权”。2020年5月12日,包括应用材料(amat)、泛林集团(lam)在内的美国多家半导体设备公司曾发函给中国的晶圆制造公司、科研机构和高校,表示不能将购买自该公司的设备用于加工军用产品,并且保留无限追溯的权利。从2019年12月修订“瓦森纳协定”的《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到2020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新的出口管制政策,再到设备公司发函表示保留无限追溯权,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升级的围追堵截可谓已经形成了全方位、无死角的一张大网。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务必要丢掉幻想,西方不会心慈手软,更不会因怜悯而放松技术、设备与材料等出口管控,且拜登时代下的中国半导体业可能会更伤痛。面对此种围追堵截,中国唯有加强研发、培养人才,真正将半导体业做到国产化方能找到出路。


至于中国半导体业的国产化,莫老表示,“不得不说,说易行难”。中国目前的半导体产业界早已“先入为主”,习惯于设备“进口”模式,相对易于运行;而国产设备的试错环境也就随之压之又压、缩之又缩,国内客户对设备国产化的信心可能不是很足。

因而满足于现状,谨慎地对待设备的国产化可能是现阶段的主流思维,相信只有当美方出口政策收紧,国内芯片生产线倍感压力,导致设备的国产化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时,业界才会有紧迫感。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中美贸易战实际上给了中国设备制造商一个极佳的机会——让国产设备拥有更多试错的机会。国内相关半导体企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力发展国产化,提高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率。

在讲演的后半部分,莫老则主要分享了他对未来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策略的看法。中国一定要牢牢抓住半导体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加强研发、兼并、合资与合作。研发与创新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谓是企业赖以生存及保有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正如前文所谈,西方国家不会心慈手软,即使不“卡”技术,也能通过“卡”服务等其它方面来限制国内半导体业的技术发展。中国唯有继续拼搏,补上各类基础工业提升的这一课,同时对全球化与国产化进行“双手抓”——尽可能用好全球化,同时也决不放弃国产化;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扩大改革与开放,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加上政府资金等鼎力支持,相信中国半导体业一定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通过部分国产化的努力来撕开西方禁运的“缺口”。西方也不可能长久地不为中国大市场而心动,它们不可能“铁板一块”。因此只要中国足够强大、互惠互利的全球化格局必然会到来。

——

现年八十多岁的莫老精神矍铄,两个多小时的讲演加问答,莫老未曾显露半分疲惫,娓娓道来的讲解更是不免让人感受到其身上“一辈子专注于一行一业”的那种使命感。作为中国最早研究并参与半导体开发的学者,莫老亲历5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如今也是始终保持着对半导体行业的敏锐了解。据莫老讲,他每天还保持着早上四点起床获取世界最前沿信息的习惯,他的这种研究精神,值得所有年轻研究人员学习。

安邦例行讲座,又称安邦内部培训讲座,是由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部主办的系列培训,每周anbound都会定期延请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包括陈功、贺军、魏宏旭、莫大康、许维鸿、李黎等,为安邦研究员带来行业最新发展信息与动态,仅2020年就已成功举办了近百期。对于长期以信息分析为研究手段的安邦智库研究员来说,定期的产业行业培训也是他们能够快速了解工作内容、补齐知识带宽短板的重要方式。这种与产业界保持研究交流的良好传统,在安邦各研究领域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 the end —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