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时间来适应中国!-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给世界时间来适应中国!

背  景

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大调整中,中国是一个无可避让的重要参与者。在美国持续施压以及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在冷战之后再度形成“共识”,带着质疑和一些“敌意”来看待中国。对于中国来说,未来如何在“全球化2.0”时代与世界(尤其与西方国家)相处,是一个需要从战略层面思考的重大挑战。

——

为了应对全球变化的新形势,中国今年以来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相比过去的改革开放格局,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如何在现实之中落实这种新发展格局?既需要中国有很好的战略判断,也需要有适当的政策设计,还需要有得体的面向世界的政策表达。

在持续跟踪地缘政治形势的过程中,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中国未来如何与世界相处,国内政策部门和研究机构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某种焦虑心态,在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持续压力下,要么表现为带有攻击性的反应,以“回怼”的方式来回击外部压力;要么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悲观和沮丧,希望以短期政策来扭转局面。在我们看来,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中国冷静分析形势,制定出理性的、基于长远的应对之策,来妥善应对外部压力。

“单边开放” 可行吗?

日前在国内某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提出了中国可以“单边开放”的政策建议。郑永年表示,历史上,越开放的国家获利越多,而封闭会导致衰落。美国从全球化中获利最多,但美国这几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富人更富,中产阶级所占人数比例缩小,从70年代的70%到现在的50%。在内政问题无法解决之时,美国领导人只能在外交领域大做文章,“因此不要对拜登抱任何幻想,拜登或许会与特朗普有些差异,但在某些问题上对中国会更加强硬。”郑永年表示,在全球化遇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需要更加开放,不一定要寻求对等开放,“单边开放也是可行的”,“即使美国、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中国也要对它们开放。”我们拥有4亿中产阶级的消费群体,超过美国人口总和,没有多少企业愿意离开中国。

上述观点关于中国保持开放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单边开放”的建议则值得斟酌。“单边开放”也强调开放,但是忽略了利益博弈与规则制衡,如果不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环境坚持“单边开放”,恐怕会变成一厢情愿的单向开放,这不仅在公共政策中难以落实,还有可能惹出新的麻烦。在我们看来,如果认为只要中国“单边开放”就能起到效果,外资和技术就会进入中国市场,这无疑过于乐观。

实际上,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已经明确给出了大方向。今后中国的问题在于,在方向明确的大前提下,道路要如何走下去?

安邦智库的政策建议是“八字方针” —— “ 独 立 自 主 全 面 开 放 ”。

  独  立  自  主  

所谓独立自主,指的是中国经济的“内循环”,指的是“家里的事情”要独立地办好。那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产业部门、金融部门,重要的经济区域和重要的城市经济,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关键资源组合,要更多靠自己的力量来做大、做稳、做强、做好。实现了这一点,就能保证中国的吃喝用度不犯愁。在此过程中要发展中国的消费,不断扩大中国的市场空间,在世界市场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反之,如果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国外市场,高度依赖国外资本,那么所受外部影响就很大。安邦要强调的是,中国会不会掉入“拉美陷阱”,看的其实是国内市场空间和影响力。

立足国内大循环

要落实国内大循环策略,需要弄清它的出台背景和政策逻辑。实际上,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对此有过清晰的解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可以看到,中国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发展阶段和国内市场增长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源于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恶化。尽管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贸易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新冠疫情防控等方面都做得十分糟糕,但必须承认,美国近两年强化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并借助香港国安法、5g技术安全、南海问题、中印摩擦等问题,说服西方国家和印度选边站,在某些领域形成了对中国的“围殴”态势。必须承认,中国近两年与西方国家的隔阂和分歧在加深。说白了,从中国的角度看,是外部环境恶化“逼”着中国选择了国内大循环这条路。

然而,从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关系来看,从过去几十年中国成功发展的经验看,不论外部环境多么恶化,我们都需要把握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原因——改革开放。此时强调的推动国内大循环,并非意味着中国要放弃过去的发展道路,这只是特殊形势之下中国的阶段性选择,而非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中国始终不能放弃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最好也不要从系统上重构我们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政策体系。从社会历史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等诸多规律来看,开放型经济仍是国家保持长期兴旺的根本之策!

  全  面  开  放  

所谓全面开放,指的是要应对现在的世界大局,必须保持全面开放。在我们看来,现在的世界大局虽然有明显的趋势,但并非固化的板块,世界各国之间仍存在明显的矛盾,欧洲、日本虽然与美国是盟友关系,但在很多问题上仍然存在不一致,既有经济利益上的分歧,也有对多边主义的观念差异。面对这样的世界,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而且这种开放是“一碗水端平”的开放,不是那种仅仅着眼于双边关系的开放。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便中美之间达成了协议,欧洲也会找上门来谈判,要求同样的条件和利益。中国的利益在各国纠缠下步步被挤压,不断后退。与其那样,不如“一碗水端平”,开放索性就开放到底,在共同的规则之下,敞开怀抱,欢迎世界资本来共享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寻求分享中国市场。

外资助力双循环

新冠疫情的防控差异和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为中国的经济复苏抢占了先手,也增加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如果能利用中国市场优势吸引和稳定外资,将有可能成功地将外资纳入中国的“双循环”战略。外资不仅是中国市场上的一支稳定力量,还是连通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渠道。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多数股权关联公司带来的销售额为3927亿美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4.8%。2018年美资企业在中国的就业人数比前一年下降1.7%至169万人,但仍能维持销售金额增长。从政策上来看,如果能利用中国市场优势,让外资充分进入国内市场,外资将被纳入中国的“双循环”战略之中,成为稳定中国经济、保持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

在今年疫情影响下,中国维持住了吸引外资的增势。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0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折合1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9%)。10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折合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4%),连续7个月实现同比增长。除了吸引增量外资,为存量外资创造好的发展环境也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存量外资由于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对于支撑中国经济更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维系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在中国市场发展,中国需要抓住在应对疫情上的领先地位,着眼于全球化2.0时代更高标准的开放,推动国内市场改革和规则建立。一些可以先期准备和优化的领域包括:加大市场准入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调整强制技术转让政策,提升中国市场的法治化水平,推进真正的普适型的国民待遇。此外,当欧美疫情仍然严重时,可以为外资企业管理人员进入中国提供严格防疫基础上的便利。

结  语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是规模巨大、体系复杂的大国经济,任何调整和转向都是系统调整,同时有巨大的系统惯性。“独立自主,全面开放”这八字方针,实际包含了中国特色和固有的性格,它强调的是稳定、融合、进取,不走极端。相对于一些偏激的、单一的政策,我们认为中正平和的政策调整,具有更持久、稳定的效果。只要“独立自主,全面开放”做的好,甚至世界局势都会得到缓和,最起码也为局势的缓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处于这个动荡和摩擦不断的世界,处于逆全球化仍然汹涌的特殊时代,中国对于自己的改革和发展一定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只要能实现稳健的发展,即是在向世界发出稳定信号,要给世界以时间来适应中国的变化。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 the end —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