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时代的到来与氢能社会的发展-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绿色金融时代的到来与氢能社会的发展

背  景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除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短期冲击之外,从长期看,也推动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步伐。从欧盟、中国到日韩等经济体都加强了对于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政策力度。imf在10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出,各国(尤其是排放大国)需要联合采取行动,在稳步提高碳价的同时大力推动绿色投资,从而减少碳排放,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015年制定的《巴黎协定》的目标之内。

推动全球经济及能源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单一的环保问题、能源问题或者产业问题,更是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01 中国实现绿色转型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对中国而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同时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对实现双循环的经济转型和培养经济长期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发展呢?

对此,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而确定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环境发展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大发言中还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中国确定了新的2060年实现碳中和、2035年实现碳排放峰值的环境发展目标。但不得不提的是,中国要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如环保部所言,“十四五”期间,需要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还要推进低碳工业体系、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相关的发展。要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低碳改造力度,推动数据中心建设、5g基站等新基建能效提升等。这实际上是整个产业体系的低碳转型,不仅涉及到具体产业的发展,还涉及到城镇化、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各个方面,自然需要整体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调整,在这之中,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融资体系将扮演实现金融资源有效分配的角色。

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和绿色转型,只希望依靠政策推动、政府财政投入恐怕难以实现,更需要社会向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进行有效的投资。就中国而言,有数据显示,每年的绿色产业投资需求就在2万亿元左右,而财政资金只能满足其中10%-15%的投资需求。而在全球范围而言,有资料显示,全球绿色发展的投融资需求在未来10年可达到数十万亿美元。这些投融资需求除了政策引导外,仍需要整个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立新的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融资体系将成为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02 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建设效益巨大

新的减排目标和环境发展战略的提出,为金融资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主题和新的绿色金融的模式。虽然目前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有了很多尝试和探索,比如碳交易、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等,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绿色金融体系,以提升投资效率,实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绿色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投资参考和评价机制,把绿色发展融入新的投融资模式之中,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建立。

绿色金融的发展最直接收益,自然是满足能源、环保等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从环境治理到产业升级,实际上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设备的更新,以及新技术的研发,无不需要大量的投资。但如上所说,财政资金仅能满足约2万亿元/年的绿色产业投资需求的10%-15%,其缺口部分不可避免地需要整个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同时,绿色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新的更高标准、更具透明度的投资模式。实际上,目前很多国际企业,包括苹果、丰田、台积电等非能源类企业都发行绿色债券。这些“不缺钱”的企业,之所以参与绿色金融,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同时,希望在绿色产业发展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台积电为例,其绿色债券的用途主要是建设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绿色工厂,实现降低能耗的减排目标。就此而言,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对于能源企业有直接的意义,对于建筑行业、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很多领域都会产生“绿色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了满足绿色产业和减排项目的实际需求,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实际上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日本丰田汽车发行的绿色债券,用于购置新能源车辆,投入共享汽车等循环经济,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美国苹果公司以绿色债券投资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以回收手机里的稀有重金属。更为关键的是,苹果公司不仅发展资源回收的物流与相关技术,也通过设立绿色门槛,要求供应链做低碳转型,等于在其自身的科技产业之外,带动其他产业的绿色创新与转型。这不仅仅对于产业自身带来影响,也通过供应链体系,对上下游产业产生溢出效应。这样一来,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而言,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仅对于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具有直接的效益,更能影响整个工业体系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目标。

03 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新国际竞合领域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也促使全球更加关注环境与能源问题,“低碳发展”被更大范围的接受。长期而言,这将促使全球经济向数字化和绿色发展加速转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26个(相当于总体的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宣布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降为零。如果美国加入,全球将有63%的国家和地区承诺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为零。在新背景下,着眼于未来,绿色经济发展已不仅仅是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范畴,还是新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新的“低碳”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绿色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将推动全球产业转型和升级发生根本变革。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认为,世界各国实际上已经开始了“零碳竞争”,认为这是继农业、工业、信息之后的“第4次革命”。目前,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发布了新的绿色和“减碳”发展的国家战略,意图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日经新闻表示,日本政府已将“减碳”作为日本经济恢复和“东山再起”的机遇。在欧洲,“欧洲绿色协议”将作为欧洲经济新的增长战略,欧盟财政计划中将有至少37%的资金,用于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及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随着美国新政府准备回到《巴黎协定》的框架内,其依靠科技储备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也将成为趋势性的政策。

各主要经济体之间都在加紧在“减碳”技术和经济规模上开辟新的“战场”,这也是继贸易、科技领域之后,一个新的国际“竞合”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建立系统性的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框架,以适应新的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04 地方经济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安邦智库(anbound)之前已经提到,在推动“绿色复苏”的政策下,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实现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趋势,这个趋势背后,则是海量规模之巨的碳金融市场。中国银行近期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左右,规模和市场潜力自然不可小觑。在当下,担负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责任的地方政府,也需要认识到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动绿色发展,对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发展市场主体而言,这是一种新的变化,企业的投资活动不仅考虑地方的商业环境,还会考虑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缺乏绿色发展考虑,环境问题、减排压力较突出的地方会面临市场方面的逆向选择。

绿色金融正在成为未来区域竞争的新抓手:

在相对发达的地区,正在利用新的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来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早在2017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等六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帮助一下各地方建立实际相结合的绿色金融规划体系,为这些地区的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六省(区)九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2256.37亿元,占试验区全部贷款比重1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1196.71亿元,同比增长59.1%。试验区绿色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数超过2800个,绿色项目累计投资超1.89万亿元。

在广东,截至2020年3季度末,广东绿色信贷余额9445.98亿元,同比增长53.07%。其中,广州绿色信贷余额3577.98亿元。金融机构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创新开展碳排放权抵押业务。广州目前希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加大对科技创新、民生、外经贸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大湾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未在试验区内的上海,利用其金融业的优势,正在抓紧出台本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并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力争将上海建成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可见,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而言,是有利可图的,这不仅对于环保产业和科技研发有着巨大的市场,对于当地的咨询服务、金融服务而言,更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 而对于环境压力较大,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30.60”目标意味着这些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地方的负担。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近期强调,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煤电企业贷款的违约率可能在10年内可能会上升到20%以上。他指出,在某些高碳产业密集的地区(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此类与气候转型相关的风险可能会演化为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以及由于大规模企业倒闭所带来的失业和其他社会风险。气候转型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可能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这对于地方而言,将需要承担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

— 当然,这也为新能源相关产业和城镇化建设带来发展的机遇,包括安邦智库(anbound)所倡导的氢能社会的建设,各种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中绿色交通体系、绿色园区、“零碳建筑”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都给地方经济和投资领域带来新的空间。马骏预计,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七个领域需要投资70万亿元。基于这些估算,未来三十年内,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低碳投资的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以上,因此这将为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绿色金融的发展,也会给地方实现绿色转型带来新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模式的转变。

有关“氢能社会的建设”,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安邦智库(anbound)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发展氢能社会的构想和路径》

在中央层面加紧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统一绿色金融规则、培养esg投资机构的情况下,地方同样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有所作为:包括参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地方的绿色经济发展框架、完善对绿色产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同时也可以积极组建绿色基金与绿色金融担保机构等区域绿色金融机构的建设,吸引和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地方可以考虑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当地的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提供融资,包括很多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设施,以及新能源、污水处理项目都适合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发展,将为地方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利的地位和开拓新的空间。

结  语

绿色金融时代悄然来临,这既是中国的挑战,又是中国的机遇。要想在新国际竞合领域中掌握主动地位,需要尽快构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新格局、建立系统性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而绿色投融资体系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 the end —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