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康
2020年10月26日
贸易战日益加剧,美国无边际的打压中国半导体业,给我们再次上了深刻的一课,“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动挨打”。
在这样背景下,现阶段国产化的声浪掀高,但是国产化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坚持不懈的投入与努力,尤其在eda工具与ip及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方面,它们都是“硬骨头”,至少在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因此业内许多专家提出要倡导全球化,不能再走闭关自守,强调100%国产化的错误老路。
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地位以及特殊时期。可以说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为我们所用。因此从这么长时间的实践观察,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取得了成绩,但是有些摇摆不定,起起伏伏,甚至有些“鱼龙混杂”,也不值得惊讶。
现阶段倡导国产化是被逼无奈,中国半导体业必须要通过国产化及其过程去打开一条“通路”。它绝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可用,而必须是产品或者技术方面有明显的质的提升,唯有这样的国产化才真正能起到实效作用。
同时倡导全球化是非常正确,半导体产业链长,是最彻底的全球化产业,如果没有全球协同,是不可能成功的。如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 它有10万个零部件,涉及德国提供蔡司镜头,日本提供特殊复合材料,瑞典的工业精密机床技术,美国提供控制软件、电源等。
因此对于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只有两者相融合,才能达成目标。但是中国半导体业需要对于全球化有正确的认识,它不可能自然地来到,需要通过拼搏与竞争胜出,才能真正拥抱全球化。
全球化与国产化
由于中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80%以上几乎都需要进口,因此中国半导体业离开全球化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中国半导体业处在特殊的地位,它的全球化过程注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有“瓦圣纳条约”及近期的贸易战等。
在这样严峻的态势下中国半导体业必须更加的务实,既要倡导全球化,又不能完全依赖它,同时必须加强国产化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中国半导体业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实现,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在全球化红利下得到迅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可忘记西方的先进技术出口控制,它的“瓦圣纳条约”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时紧时松地控制着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教训是一切先进技术必须靠自身的研发与努力,没有捷径可言。
全球化在变革之中
每个国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及外部环境的改变,来调整它的全球化策略。如新冠肺炎以来,由于物流、人员等限制,导致产品的垂直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相互间的互信度減弱等。因此近期逆全球化趋势盛行。
光刻机是国产化的突破口
美方用它的强项打压中国半导体业的短处,因此必须针锋相对,躲避是没有出路的。尽管解决光刻机的问题是十分复杂与困难,需要较长时间的投入与聚集国内的优势兵力,但是它具有“示范效应”。
近期有极个别舆论,认为应投资日本光刻机制造商,如nikon,或者canon,支付技术专利费等来合作开发用于中国的光刻机。相信试图减轻“自身的压力”,期望易于达到目标可能是不会有结果的。
全球化不仅是索取,更要付出
不能只想到通过全球化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而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对于全球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产化的实力地位决定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时间长度。
结语
在今天这样的特殊时期,倡导国产化很有必要,但要有计划及深度,因为国产化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及时间上的磨练,所以必须有选择性的进行。同时在越是困难的时刻,不能放弃全球化,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必须“两化融合”,同时发力,才有成功的希望。
未来中国半导体业的希望在那里?这是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它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及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以及近阶段积累起来的人才队伍及基础等。最关键的是我们处在正义的一方,仅是因为中国半导体业发展迅速与进步,动了美国的“奶酪”,才有打压的“理由”。
全球化不是西方的”恩赐”,需要通过部分国产化的成功来逐步争取,它一定是拼搏与竞争胜出得来的。
同时要相信市场是全球半导体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贸易战注定是时紧时松,西方不可能不为大市场而心动,所以中国半导体业要努力迅速的提升自己,耐心的等待,并充分利用好每个有利的时机。
莫大康:浙江大学校友,求是缘半导体联盟顾问。亲历5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的著名学者、行业评论家。
- 以上评价仅代表嘉宾立场。
- 转载自求是缘半导体联盟。